2025年05月09日
微信

读书 | 读《耶稣比宗教大》,为什么许多人活在宗教之中?

作者: 沐风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5年05月09日 13:55 |
播放

当我们向别人传福音或者介绍基督信仰的时候,总是会有人说:“每个宗教都是一样的,都是劝人向善。”若是我们遇到其他宗教的人向我们宣扬他们所信的,我们有时候也会说这样的话语。

然而,除非真的信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,否则这句话就只是为了避免冲突而已,或者对自己所信的不太清楚。

有许多人都是从小就开始了教会生活,一路走到现在。也有人因着这样那样的缘故而中间离开了教会一阵子,后来才选择回到教会。从信仰的角度来看,身为家族里面好几代的基督徒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。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很早就有机会接触信仰,对于圣书故事或教导也有很好的基础。只是,凡事都有利有弊,这有时候也会成为缺点,因为常常处在似懂非懂的情况,却误以为自己已经真正了解了基督教信仰。

杰弗森贝斯齐所著的《耶稣比宗教大》这本书已经出版了好几年,在基督教界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。本书作者认为自己是基督徒似乎是从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。从小他就和妈妈经常去教会,即使他认为基督信仰让他感到很疏离,却仍然努力在教会表现得很好,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取得别人的认同。

那个时候的杰弗森贝斯齐,他对于信仰的认知就是,只要不要有偏差行为比如喝酒、抽烟等,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。不过,这样的好形象仅仅只会止步于教会之中。在外面,杰弗森贝斯齐的生活简直是糟透了。在大学期间,当他因为犯事而被学校留校察看的时候,他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够好而濒临崩溃。

然而,渐渐地他开始意识到这所有的一切是上帝要让他体会到祂的恩典,让他感受到上帝的爱。

在认真阅读了一些关于信仰的书之后,他渐渐地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——认为早已信仰的他其实远不够了解信仰。他体会到恩典并非在远处等待未来的自己,而是现在就已经真实地给了他。从此之后,他开始寻找真正的耶稣。原本人们认为耶稣应该指责犯了罪的社会边缘人,但祂却接纳了他们。作者所要挑战基督徒的是:当我们试图透过好的表现来寻求耶稣时,其实反而遗忘了那个真实的耶稣——那个希望我们不是为了祂的赏赐而爱、服事的耶稣。

在本书的第二章里面,作者开始提出他为什么认为耶稣讨厌宗教的理由。这要从他对于宗教的定义开始谈起。他指出,宗教是为了与上帝同在人们所该做的事和该表现的行为,也就是为了与上帝同在,人们要这样、那样做。他认为从这样的定义来看,真正的基督教不属于宗教,因为他认为宗教讲的是“一个人该做什么”,可是基督教不一样,因为耶稣都已经做好了,不需要人再去做什么事情。

宗教谈的是人如何追寻上帝,而耶稣谈的是上帝在找寻人;宗教讲的是人借着德行追寻上帝,而耶稣讲的是上帝不管我们的德行,就是为了要找寻人;宗教人士为了自己的信仰杀人,追随耶稣的人则为自己的信仰而死。他认为耶稣来是为了要成全律法,而爱就是新的律法。就如保罗认为律法是让人知罪,并透过耶稣成为献祭的祭物,使我们不再需要祭司、祭物,因为耶稣仅献上一次牺牲就已经够了。

因此,杰弗森贝斯齐认为宗教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个人的行为、成就上面,人期待用自己所做的事情荣耀上帝。相反地,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焦点却是关于上帝为人做了什么。因此,人们就会将眼光定睛在耶稣身上。只有这样,人才能真正去看到耶稣真正的样貌、看到他到底为人做了什么,进一步也会明白自己该如何回应。就如作者在第二章最后所说的:“当你追寻真理时,很可能会遇上耶稣。”

对于基督徒来说,白白的恩典这个信仰观点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。不过,具体到信仰的实践上,我们却很难真正按照这个信仰观点来实践。当一个基督徒犯错的时候,我们常常会质疑他不是一个虔诚的人;而当我们自己犯错时,我们不是找理由脱罪,就是活在罪恶感和愧疚感之中,无法自拔。

对于作者来说,这些都是宗教的心态而非信仰的心态,是期待用自己的行为来得到救赎。若回到圣书的记载,耶稣看到犯错的人,祂会怎么回应呢?会说“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,我就使你们得安息”。也会说“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,乃是召罪人悔改”。当我们愿意将眼光从自己或他人的身上移开,当我们真正注视着耶稣的所作所为,我们才能够知道怎么回应耶稣牺牲的爱,我们才能追寻到真正的真理。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